九十三學年度第二學期:歷史世界的呼喚
授課計畫表教學成果報告書

課程說明:什麼是歷史?為何而歷史?如何而歷史?
第一講 從歷史看現實(1):台灣意識的歷史回顧與未來展望
大綱
‧簡報
‧課程全文
‧資料:韓愈〈師說〉
‧資料:蘇軾〈定風波〉
‧資料: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(卷頭詞)
‧資料:李登輝vs.司馬遼太郎〈生為臺灣人的悲哀〉(1994.4))
‧資料:宋楚瑜〈宋楚瑜北京清華大學演講全文〉(2005.5.11)
‧資料:龍應台〈你不能不知道的台灣──觀連宋訪大陸有感〉
第二講 從歷史看現實(2):海峽兩岸關係的歷史脈絡及其展望
大綱
‧簡報
‧課程全文
‧資料:連戰〈連戰北京大學演講全文〉 (2005.4.29)
‧資料:聯合報〈專訪陳永發談連戰訪中〉 (2005.5.2)
第三講 從歷史看現實(3):台灣文化變遷的方向、問題與對策
大綱
‧簡報
‧課程全文
‧資料:關於日本「靖國神社」
第四講 從歷史看現實(4):「中國」概念的涵義及其在近世東亞的轉化
大綱
‧簡報
‧課程全文
‧資料:資料:顧炎武《日知錄》 〈論所謂「亡國」與「亡天下」之別〉
‧資料:資料:江澤民「江八點」(1995.1.30)
‧資料:李登輝「李六條」(1995.4.8)
‧資料:馬逢華〈中國的鉤沈錄〉(2005.5.8)
第五講 如何思考歷史:兩種歷史思維的方法及其問題
大綱
‧簡報
‧課程全文
‧論文:黃俊傑〈傳統中國的思維方式及其價值觀〉
‧論文:黃俊傑〈中國古代儒家歷史思維的方法及其運用〉
第六講 歷史知識如何可能:「歷史」圖像的建構
大綱
‧簡報
‧課程全文
第七講 如何寫歷史:歷史寫作的特質與目的
大綱
‧簡報
‧課程全文
‧論文:黃俊傑〈史料批判與論文寫作舉隅〉
‧論文:黃俊傑〈錢賓四史學中的「國史」觀:內涵、方法與意義〉
第八講 如何說歷史:歷史敘述的藝術
大綱
‧簡報
‧課程全文
‧資料:司馬遷《史記‧范雎列傳》(節錄)
‧資料:司馬遷〈報任安書〉
‧資料:屈原〈九歌〉
‧資料:賈誼〈過秦論〉
‧資料:王勃〈滕王閣序〉
‧資料:杜甫〈自京赴奉先縣詠懷〉
‧資料:杜牧〈阿房宮賦〉
‧資料:范仲淹〈岳陽樓記〉
‧資料:林覺民〈與妻訣別書〉
‧資料:張先〈天仙子〉
第九講 如何解釋歷史(1):歷史的因果解釋及其問題
大綱
簡報
‧課程全文
‧資料:司馬遷《史記‧伯夷列傳》(節錄)
‧資料:司馬遷《史記‧匈奴列傳》(節錄)
‧資料:柳宗元〈封建論〉
‧資料:馬克思&恩格斯《共產黨宣言》(節錄)
‧資料:蔣渭水〈台灣診斷書〉
‧論文:黃俊傑〈朱子對中國歷史的解釋〉
‧論文:黃俊傑〈儒家歷史敘述的特質:宋儒集體記憶中的聖王典範〉
‧論文:Chun-chieh Huang 〈The Ch'in Unification in Chinese Historiography〉
第十講 如何解釋歷史(2):歷史通則的建立及其問題
大綱
‧簡報
‧課程全文
‧資料:司馬遷《史記‧伯夷叔齊列傳‧太史公曰》
‧資料:司馬遷《史記‧孔子世家贊》
‧資料:馬端臨《文獻通考‧卷三十一‧選舉四》
‧資料:胡三省〈新註《資治通鑑》序〉
‧資料:《孟子‧告子章句下‧天將降大任章》
‧論文:黃俊傑〈儒家論述中的歷史敘述與普遍理則〉
‧論文:黃俊傑等〈儒家史學傳統與後現代主義的挑戰:以事實與價值的關係為中心〉
第十一講 時代變局中的歷史知識、集體記憶與權力結構
大綱
簡報
‧課程全文
‧資料:司馬遷《史記‧太史公自序》p.3「論《春秋》作意」
‧資料:司馬光《資治通鑑》卷1‧威烈王23年
‧資料:錢穆《國史大綱》〈引論〉(節錄)
第十二講 歷史研究有可能客觀嗎?

大綱
簡報
‧課程全文
‧資料:荀況《荀子‧非相篇‧第5》
‧資料:劉勰《文心雕龍‧卷4‧史傳16》

第十三講 歷史中有沒有道德?
大綱
簡報
‧課程全文
‧論文:Chun-chieh Huang〈Salient Features of Chinese Historical Thinking〉
‧資料:鄒衍之「五德終始說」(《呂氏春秋‧卷13‧應同篇》)
‧資料:公羊高《春秋公羊傳》〈魯隱公元年〉〈魯隱公三年〉)
‧資料:賈誼〈過秦論〉
‧資料:柳宗元〈封建論〉
‧資料:蘇洵〈辨奸論〉
‧資料:蘇軾〈留侯論〉
‧資料:方孝孺〈深慮論〉
‧資料:司馬遷〈報任安書〉6「論成一家之言」
‧資料:司馬遷《史記‧太史公自序》p.3「論《春秋》作意」
‧資料:班固《漢書‧藝文志》p.4「論六藝」
‧資料:章學誠《文史通義‧史德篇》
進階閱讀

1. 黃俊傑《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》,台北:正中書局,2000。
 ‧目錄
 ‧引言
(1)論「臺灣意識」的發展及其特質:歷史回顧與未來展望
(2)論「台灣意識」中「文化認同」與「政治認同」的關係
(3)當前台灣認同問題的形式與本質
(4)日據時代台灣知識份子的大陸經驗─「祖國意識」的形成內涵及其轉變
(5)戰後臺灣文化變遷的主要方向
(6)戰後台灣文化中的儒家思想:存在形式、內涵與功能
(7)戰後台灣文化中儒學的保守思想傾向
(8)歷史經驗與國家認同: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及其未來展望

2.黃俊傑《戰後台灣的轉型及其展望》(台北:正中書局,1995)
目錄
(1)戰後台灣的社會文化變遷:現象與解釋